再谈小青柑:从“小青柑”到“小心肝”浏览数:4次
当下茶界中,最火热的莫过于小青柑了,它小巧玲珑,冲泡方便,老少皆宜,是一道让人喝着便会深深爱上的小宝贝。 很多爱茶的朋友没有料到她会成为‘小心肝’,小青柑与柑普茶区别不大,不过是橘色柑橘与绿色柑橘的不同而已。然而,柑普茶成为了普洱茶新秀,而小青柑成为了“小心肝”。 根据《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》规定,柑皮根据采收期可分为柑青皮、微红皮和大红皮。小青柑就指生理未成熟时采收的果实,经过了六个月左右的生长,此时的小青柑嫩绿油亮,果皮厚实,油室饱满,果香清甜浓郁。 新会茶枝柑七、八月的柑果挖去果肉填入熟普洱茶后,经过晾晒等干燥工艺后形成的茶品就是小青柑。 小青柑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果、剪果、洗果、挖果、复西摊晾、填茶、制作、干燥、包装等十几道工序,其中光光是挖果,便又有开盖、掏肉、打孔等繁琐工艺。 而小青柑工艺种类的区别主要出现在干燥环节,干燥方式的不同使之形成了不同的风味与口感。通常根据干燥方式不同可分为纯生晒、高温烘焙、低温烘焙、半生晒几种。 小青柑表皮可能会产生有一层白霜附着的现象、这并不是霉斑,而是甘油的结晶,而只有挥发油含量高的柑果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析出柑油晶,与柿饼、话梅等果实类形成白霜的机理相似,是一种含糖物质,这层白霜养生之效与柿霜相类,同样是以白色入肺经,能够滋润肺部。 小青柑融合了清醇芬芳的果香与醇厚甘润的茶香,冲泡后汤红浓透亮,清爽诱人,入口甘醇、醇厚顺滑,韵味悠长,令人回味无穷。 想要品尝到上好的小青柑,就需要对它的冲泡方法了如指掌才行。 整颗冲泡:将小青柑外包装撕开,直接将整个小青柑放入盖碗或壶中,掀开盖皮,通过对茶汤柑、茶滋味浓淡的喜好来调整注水的位置,可注于熟普中心,可淋于柑皮表面,随其所适,方便简单,耐泡。由于茶叶在柑果里面,所以茶性释放得比较慢,无论怎么泡,汤色都很漂亮,适合随性而为的茶友。家里或者办公室冲泡可采用此法。 碎皮冲泡:洗净双手,将小青柑用手捏碎,根据自己的喜好可调整投入得茶与柑皮的比例和数量,掌控随心所欲,茶味与柑味的融合度比较好,但在耐泡度上有所降低。 戳孔冲泡:用茶针或茶刀在柑果果身上扎几个孔之后,孔大小以不漏碎茶为宜,依照整颗冲泡法冲泡。这种方法随稍显繁复,却颇有雅趣,而且冲泡出的茶汤徐徐浸出,口感清甜润泽,浓度与香气适中,耐泡度也非常好,同时茶汤从小孔中丝丝缕缕渗出,产生云雾变化般的现象也颇具赏玩的意趣。
2013乾坤大略小青柑,有散结,止痛、抗菌、消炎、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;普洱熟茶有养胃、暖胃、降血脂、抑菌、助消化、解油脂(减肥)、生津止渴、醒酒解酒、降低肝固醇等功效,再加上其“一粒一泡”携带方便、易冲泡等特性,想不火都难。
|